首页 > 股票基金 > 股票知识 > 银行进入什么时代,我国农业银行是什么时候完成股份制改造的

银行进入什么时代,我国农业银行是什么时候完成股份制改造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4-02 03:38:54 编辑:理财网 手机版

1,我国农业银行是什么时候完成股份制改造的

2009年1月5日,中国农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从国有独资银行向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历史性跨越。  2010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香港两地面向全球挂牌上市,成功创造了截止2010年全球资本市场最大规模的IPO,募集资金达221亿美金;这标志着农业银行改革发展进入了崭新时期;也标志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上市战役的完美收官。

我国农业银行是什么时候完成股份制改造的

2,为什么说银行进入综合性经营时代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传统银行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服务,所以银行必须与互联网结合实现战略性发展。
综合性银行可以从其经营业务范畴、面向客户群体(对象)等多方面多角度区分。简单地说,综合性银行多是大型银行,以国内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为代表,可以提供面向普通百姓提供基础的存取款、贷款、卡折、理财等多种业务。而象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则属于政策性银行,不属于综合型银行类。

为什么说银行进入综合性经营时代

3,目前经济下行银行出路

当年的特殊经济时期,银行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和坏账,这使得银行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实际是资不抵债的。所以才迎来了一段时间的暴利期,用于弥补亏空,保障银行业的稳定,这种情形是无法维持的。随着国外资本的进入和花样繁新的金融衍生品,银行很难维持高额利差,势必进入微利时代!其实分析银行的优势,无非就是两点:安全和渠道。银行存款相对安全,是很多资产规避型人群的首选,这方面的利润还是分布于存贷利息差和资产管理费;银行因为网点分布广泛,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因此通过银行起到销售理财和衍生品,银行会收入一部分渠道费用和管理费用。
目前银行大的经营环境并不乐观,首先是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再一个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已不在,那么在这个时候银行如果还依靠传统的业务进行创收,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银行积极创新业务发展,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在收入中的比重。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目前经济下行银行出路

4,未来银行是怎样发展的

无人银行会是未来银行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并不是说银行不在需要工作人员,现在社会后期会进入老年化,超过50%以上都是老人,而很多老人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比较低,所以银行还是需要很多工作人员,而且无人银行很多设备也是需要人工维护的,需要技术支持,银行也需要很多技术人才。
银行网点未来发展的四个趋势。第一是网点布局更注重客户定位。“银行需要基于业务发展策略,对银行客户进行细分,找准目标客户群,然后根据银行客户的分层和定位,以及客户在地理区域的分布和流动状况,有针对性地定义网点分层服务策略、网点分类,以及不同网点布局、功能、规模等要素。”第二是网点建设趋向于“小而精”。“互联网时代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的迅速发展,使得大而全的网点数量不再需要那么多。更多的是以建设社区支行、微型网点等精巧、低成本的网点形式来提高客户覆盖率。”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截至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1.71万个,设立社区网点8435个,其中小微网点937个,满足了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的多重需求。这种“小而精”的网点模式,既可以加大对客户群体的覆盖,又可以有效降低网点建设成本。第三个趋势是网点建设趋向于“个性化”。随着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为了吸引客户、扩大市场,各种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对金融服务的个性化要求不断上升。“在个性化的服务中,目前来看传统的网点渠道还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开户、获取咨询服务、满足非金融需求等涉及银行与客户之间深度互动交流的业务领域,其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并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家银行开始尝试个性化的网点建设,如咖啡银行、茶馆银行、书吧银行等。”第四个趋势是网点建设趋向于“智能化”。“与对公业务相比,零售业务更分散、更容易受到支付宝和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冲击。在当前形势下,银行靠传统的零售客群维系办法已不能创造足够的价值,而通过银行网点的智能化转型可以更好地对零售客户群体进行分层和分类,进行精准营销;可以加强线上线下业务的联动,推动互动式营销;可以优化前台后台、线上线下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5,什么是大资管时代

作为银行业,我们也会主动拥抱资本市场这轮改革的牛市,主动拥抱银行的大字管时代,给客户保护好资产,为客户创造价值。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中国的资本市场管理行业已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据统计,到去年年底,资本行业的资产总规模已经达到了57.5万亿,这个数字比2013年末增长了40%以上。从增速来看,公募基金同比增长58%,基金子公司发展速度非常快,同比增长200%以上,可以说速度非常抢眼。但是从绝对增长来看,目前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可能还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去年银行的理财已经超过了15万亿,同比增速也不低达到46%。  可以说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为银行、金融业各类机构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现在我们商业银行也正在抓紧布局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加快从信用中介向资产管理中介的转型。下面我想就商业银行在大资管时代中的发展和定位谈一些个人的观点。  针对宏观形势,刚才余部长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我们感觉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资产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应对推动盈利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从资产端来看,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大客户已经通过股票、债券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融资。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中的占比逐步下降,我看了人民银行的通报,到去年年底间接融资在社会总体融资规模里面占到59%,实际上这个数据比2013年提升了8个百分点,我印象中2013年大体是51%,曾经2014年银行的间接融资低于50%。大家想十年前是什么状态,当时间接融资超过90%,尽管去年间接融资有所回升,但是大的方面是呈下降的趋势。如果从负债端来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银行存款现在在大量的流失。众所周知,负债业务放缓会制约资产业务的快速扩张,在利差收入仍然占大头的情况下,双脱媒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所以下一步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逐步形成以代客投资管理资产为基础的盈利模式,不仅可以缓解双脱媒的冲击,而且有利于银行从传统的存贷利差为主的单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转变,这是从应对双脱媒的角度。  其次,我觉得资产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手段。居民和企业的金融需求正在从传统的存贷汇向资产管理、财务顾问更趋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转变。应该说最近十年到二十年以来,在欧美国家金融服务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零售银行,第二个阶段是财富管理,第三个阶段是私人银行。在中国是什么情况呢?目前我国的高端个人客户也正在从零售银行向财富管理这个方向去迈进和转变。同时私人银行的发展速度这几年也是非常快的,这是高净值的客户。  就普通的大众客户来讲,应该说追求高收益、便捷化、体验良好的新型理财服务,这些是普通大众客户新的需求。于是各种报告,包括p2p这些产品应运而生,可以说吸引了大批年轻客户的眼球。同时,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主动进行财富管理,也已成为居民养老保障的重要来源。  应该说大力发展自主管理业务,继续参与客户资产配置的全过程,不仅可以满足客户多元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而且可以实现商业银行由单纯的产品销售向财富管理方向转移。资产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打造轻级银行的有效途径,目前银行业传统的高资本消耗、高成本投入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监管部门给银行现在上了两道紧箍咒,第一道紧箍咒就是资本充足率。大家知道从监管部门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第二道紧箍咒就是前不久发布的杠杆率的管理办法,你不能低于4%,这两道紧箍咒可以说控制了银行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银行必须探索集约化的发展模式。资产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托委托关系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基本上不持有风险资产,资本占有相对较小。因此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是银行优化业务结构,打造轻级银行的有效途径,以上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是商业银行发展资产管理业务,要发挥自身优势,也是呼应刚才王主任的观点。面对大资管背景下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变化,现在商业银行要想真正的资产管理转型,在此过程中既要发挥自身优势,也需要积极的与基金、投资管理公司等各类机构开展合作,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首先在产品端,要建立适应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体系,银监会提倡银行理财要向净值化转型,这确实是打造银行隐性担保的有效方式。现在监管部门正在紧锣密鼓的起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我们预计不久将会出台。这个办法借鉴了一些基金行业的监管规定。银行要很好的向基金公司来学习,这里面有的基金公司也会担心,银行理财净值化以后会加速跟基金同质化的竞争。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过去银行预期收益率型的产品对基金形成了一定的替代。银行理财净值化,就跟基金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我倒是认可第二种观点,我认为未来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就是新型化的产品会成为银行资管业务主要的产品形式。但是预期收益率、固定期限类的产品仍然会存在。比如说针对低风险偏好客户的保本型理财产品,针对高端客户的私募产品,项目融资类产品等等。另外从覆盖面来看,银行的客户分布是最广的,它包含了低中高收入不同风险偏好的个人和机构等各种类型的客户。因此需要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的需求,所以我觉得从产品端银行和我们在座的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我们的投资管理公司都有很深很广阔的合作空间和领域。  从资产端来看,要打破市场交易的能力,资产配置与市场交易能力,银行原本的优势在于信用风险管理,我们最熟悉的还是债券管理。类信贷非标投资可以说发挥了银行的这一特长,所投资的债券也多是持有到期,监管部门提倡非标要转标,标准化的资产其实就是证券化的,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资产,银行需要增强在各个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能力。但是我们在每一个市场上,应该说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领先者,这需要银行借助证券、基金、保险、信托、期货、私募等机构的优势。当前银行理财和基金公司的合作也正在逐步的加深,很多银行理财已将投资货币化基金作为流动性管理有效的途径。基金公司也更加重视银行理财的投资顾问服务。同时,银行也能凭借自身结算优势,发挥信用职能,通过资产的托管服务为基金等机构正常运作来保驾护航。  因此,各金融机构之间,我们感觉应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生共赢,共同塑造一个既有竞争,也有融合蓬勃、多元、互通的大资管格局,这里面包括银行、基金、证券、保险方方面面,我觉得我们都有共同的责任。持续强化跨界资产配置能力与市场交易能力,不仅是银行实现价值创造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打造资管行业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这是从投资端的角度来看。  在销售端要发挥银行连同线下线上的优势,客户的投资决策,要考虑一些综合的因素。比如说收益、便利性,而银行全方位的网络覆盖能够为客户带来优质的服务体验。一些相对标准化的比较低风险的简单产品,可以随时随地的快速交易。而对于信托结构化理财、股票型基金、寿险等相对复杂的产品很多时候需要面对面的交流,银行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理财经理向客户说清楚、讲明白风险和收益,来帮助客户更理性的决策。这里面我有一个观点,我觉得现在大家提互联网金融,似乎讲金融部提互联网金融就out了,实际上互联网金融不是万能的,它不能造飞机,它一定需要最后一公里。我觉得互联网一定要和传统的行业融合起来,才能产生叠加的效果。银行通过打造o2o立体化的销售网络,将极大的提升客户的体验。
那个唯达理财上的资料显示出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监管放松、业务创新的浪潮在扩大投资范围、降低投资门槛,以及减少相关限制等方面,均打破了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行业之间的竞争,使资产管理行业进入竞争,创新,混经营的大资管时代
文章TAG:银行进入什么时代银行进入什么时代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